当心脏结构与常人呈完全镜像反转,手术便成了一场与解剖规律博弈的挑战。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方智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完成首例右位心的瓣膜置换手术,在镜像颠倒的解剖结构中,为患者“重启”生命动力之源。术后,患者心脏功能与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已于日前顺利出院。
天生反向心脏 又遇“阀门”故障
67岁的江阿姨(化名),最近1年来持续出现活动后心累、心慌等症状,于10月中旬来到华西天府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方智副主任医师处就诊。心脏彩超提示,江阿姨先天性镜面右位心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三尖瓣轻-中度反流。

△术前胸部CT
方智副主任医师介绍,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子,江阿姨的心脏这栋“房子”天生就盖反了,而且里面重要的两扇“门”出了问题:一扇门(二尖瓣)开不大,另一扇门(三尖瓣)关不严。“此类病例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加之患者既往有2次脑部介入手术史,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病情复杂程度。”

△术前心脏彩超
方智副主任医师介绍,镜面右位心的手术难度远超常规瓣膜置换手术。常规手术的解剖标记被完全颠倒,医生需彻底颠覆操作习惯。患者血管走行异于常人,手术入路、器械选择均需重新规划,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医生在“反向解剖空间”中精准判断。
突破镜像桎梏 成功为“镜面心”换上新瓣膜
在经过多学科MDT充分讨论评估后,方智副主任医师团队于10月23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江阿姨实施了“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整个手术历时五个半小时。

手术前,手术团队先用体外循环机暂时代替人体心脏功能,它就像一个“超级临时水泵”,来接管心脏的“工作”,再慢慢让心脏停止跳动。方智医生团队首先处理了左侧的二尖瓣。由于瓣膜位置完全反向,团队像操作“镜像”一样,调整了器械角度和缝合方向,成功置换了钙化、增厚的瓣膜。置换后的瓣膜开合良好,无血液回流。随后,团队通过右心房路径,同样以适应“镜像”结构的方式,为患者置入了成形环,修复了三尖瓣,确保了瓣膜这处心脏关键阀门严密封合。
为预防术后心律失常,手术团队同期实施了改良Maze射频消融术。他们精准地在左右心房沿着一条为“镜像”心脏特别规划的线路进行消融,从根源上阻断异常电信号。并对最容易长血栓的左心耳进行了切除,尽可能杜绝后期心脏血栓风险。
两处新“阀门”装完后,手术团队慢慢让心脏恢复跳动,同时逐渐关掉体外循环机,把工作交还给心脏。

△术后心脏彩超
术后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并于10月25日转回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方智副主任医师团队查房
此次手术的成功,彰显了华西天府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与精湛的技术。未来,华西天府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将持续以优质、精准的医疗服务,为患者的心脏健康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