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服务

背景图

特色医疗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1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小儿骨科专业组(2020)目前有高级职称共5人,其中正高教授及主任医师共3人,副高职称副教授2人,所有的高级职称专家均在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等中国最高级别学术团体中曾经或正在担任儿童骨科、儿童脊柱及各类发育畸形学组的副组长、学组委员等学术职务;专业组目前尚有中级职称主治医师7人,在读博士后1人。本专业组是我省乃至全国小儿骨科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心,临床与基础研究重要基地。小儿骨科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各类小儿骨科手术,主要开展治疗的病种包括(1)四肢畸形:发育性髋关节脱、多指、并指、双下肢不等长、膝外翻或膝内翻、马蹄足、四肢肿瘤、扁平足、臀肌挛缩等;(2)儿童脊柱疾病: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骨折等;(3)儿童创伤: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等。(4)脑瘫后遗症:跟腱挛缩、高弓足、神经性马蹄足等。特别是在各种髋关节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

华西医院小儿泌尿专业组(2020)于1984年由陈绍基教授组建,现有经验丰富的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年完成全麻手术3000余台次,三四级手术占60%以上。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小儿外科泌尿亚专业便开始潜心于先天性尿道下裂一期手术修复的临床研究,经过近30年两代人的努力,在国内先后开创了多项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新技术--尿道成形近侧不转流技术、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多层组织瓣交错覆盖技术、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改良Koyanagi尿道成形术等,自主创新的Koyanagi-Huang尿道成形术对于合并阴囊转位的重型尿道下裂效果好,在国内多家医疗机构推广。目前已广泛运用国际上先进的尿道下裂修复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手术治疗已有超过6000例的经验,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方面经验丰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曾以“先天性尿道下裂一期修复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国内举办全国性尿道下裂学习班3届,多次在国内国际会议上作相关大会发言,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尿道下裂相关文章60余篇,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水平已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地位,获得了在国内小儿泌尿学界公认的地位,先后两届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副组长单位。

小儿普外专业组(2020)小儿普外专业组目前有正教授3位,副教授1位,主治医生2位。在保持对小儿腹部外科典型疾病的精准诊治基础上,2000年较早在国内、率先在西南地区成规模开展儿童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成熟开展的腹腔镜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胆道闭锁Kaisi手术、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高位无肛重建手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大网膜及肠系膜囊肿切除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修补术等。自2008年以来,小儿普外专业组联合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组,率先在国内小儿外科领域开展了婴幼儿亲体肝脏移植、婴幼儿异体劈裂式肝脏移植手术,目前华西医院成功开展儿童肝移植超过140例,最低儿童肝移植手术年龄为4月龄,移植肝3年存活率接近9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向波教授和靳曙光副教授取得了器官移植(肝移植)医生资质;2010年,小儿普外专业组还组织多学科合作,成功实施了华西医院首例重度胸腹联体儿的分离手术,两姐妹为回馈华西医院,起名为周华、周西,目前就读于当地小学;自2018年开始,小儿普外专业组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至今已为超过140余名患儿成功实施该手术,目前已成熟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包括: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腹膜后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其中成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超过100例,位居全国第一,其学术成果连续两年在世界机器人手术大会(CRS)上报告和文章发表。

小儿普胸专业组(2020)小儿普胸专业组由华西小儿外科创始人胡廷泽教授领衔,是中国小儿普胸外科的发源地。在原有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基础上,目前已广泛开展儿童胸腔镜治疗普胸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包括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漏斗胸及其它胸壁畸形、膈疝、食道裂孔疝、纵隔肿瘤等疾病。主要开展儿童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及精准解剖性病灶切除术、儿童胸腔镜辅助Nuss微创漏斗胸矫正术、儿童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儿童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儿童胸腔镜膈肌折叠术、儿童胸腔镜脓胸廓清术、纤维板剥脱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内镜辅助下梨状窝瘘切除术等。每年专科手术量超过1200台,其中儿童胸腔镜肺切除术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经过数年的创新发展,已由第一代儿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展到第二代儿童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目前已成熟开展第三代儿童胸腔镜精准解剖性病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该技术已是国内和国际领先,病源覆盖全国。

新生儿专业组(2020)新生儿外科主要收治6个月以下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外科病人,主要领域为各类消化道畸形和腹部外科危重症。我院新生儿外科是国内早期成功实施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治疗的医学中心之一。目前开展了食管闭锁,先天性膈疝,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胆道闭锁及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腹壁畸形等多种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同时进行PICC及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并稳步开展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与妇产科、新生儿内科配合开展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产前咨询及产后治疗等多学科系统治疗。近年来新生儿外科收治极早产,极低体重初生儿的数量逐渐增加,外科治疗效果局全国先进水平。

专职科研团队

李园教授团队:李园,女,1975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华西医院科技部副部长。曾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国家重点肿瘤生物治疗——消化外科研究室科研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肿瘤外科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青春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加拿大癌症研究及技术转化学会(CIHR)成员,四川省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十二批),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十二批)。团队目前有博士后1名。博士4名,硕士1名。主要从事应用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儿童实体肿瘤基础与临床。

陈静副教授团队:依托科研基地,与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合作,建立了初步的实验平台,能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室成员包括1名专职科研人员、3名项目制科研助理、2名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生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以及华西医院引进人才项目1项,累计科研经费约400万。主要实验平台包括:斑马鱼养殖系统、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操作系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平台、胚胎显微注射系统、体视显微成像系统等。

小儿外科ICU(2020)

2010年5月6日,小儿ICU正式成立,主要接收小儿心脏外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术后及急诊科的患儿。目前有26张床位,本科室医生6名,轮转医生10余名,本院护士66人,规培护士14人,其中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拥有高端多参数心电监护仪30台,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5台,专用转运呼吸机1台,多功能暖箱12台,转运暖箱1台。目前有心脏医疗组和普儿/新生儿医疗组,年度平均收治小儿外科危重症患儿1200余人次,死亡率0.71%,心脏外科手术1300人次,死亡率1.75%,平均住院日4.37天,床位使用率100%,无论是外科技术和监护技术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护理团队

小儿外科护理团队为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团体,以“关怀服务”为理念,长期以“患儿安全、家长满意”为目标,为患儿提供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小儿泌尿、普外、普胸、矫形、新生儿护理方面上累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积极与国际护理接轨,开展系列胸、腹、后腹膜微创手术配合、肝移植护理、成立全国首例由护士坐诊的儿童肛门直肠畸形咨询、教育、检查门诊,团队还长期开展小儿专科特色的延续性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