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警示灯不断闪烁,警车、警用摩托车相继开道指引,争分夺秒中,19岁患者阳阳(女孩化名)很快被送到华西天府医急诊室门口, 医护人员早已在此等候,第一时间将阳阳送往急诊抢救室,随后转入重症医学科(ICU),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正式开始……
如今,经过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ICU团队十多天的抢救治疗,阳阳已全面恢复意识,生命体征平稳,于8月8日从ICU转到了心内科病房进行治疗,待身体进一步恢复后将可出院。

生命垂危:女孩多器官衰竭 众人为生命接力
今年19岁的阳阳正值青春年华,原本在自贡一家医院实习,从事康复治疗工作。7月17日,阳阳在家突发呼吸困难,被120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后,情况急转直下,很快并发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多器官损伤……病名不一,却个个凶险,甚至一度心脏骤停10余分钟,所幸被成功复苏。
在仪器的帮助下,阳阳能维持部分生命体征,但病情走向未知。当时因为心跳呼吸骤停引起多器官衰竭的她,病情凶险,父母“已经做好了失去她的准备。” 阳阳父母说,娃娃才19岁,想尽最大的努力救治,于是商定从当地转院,并联系了华西天府医院。
抱着生命的希望,7月26日上午,昏迷中的阳阳在家人的陪同下,从自贡出发,由救护车载送至成都。在天府新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帮助下,一下高速,他们就被一路指引,很快就到达了华西天府医院。

回忆阳阳刚转入ICU时的情况,科室主任廖雪莲教授忍不住用“病情十分凶险”来形容。由于患者病程初期有1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过程,在外院救治期间始终没有苏醒,使得大家对她的大脑功能能否恢复心存疑虑。此外,阳阳来时呈现休克状态,伴随重症肺炎和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且全身重度水肿。
更要紧的是,她的心脏收缩功能连正常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说心脏这个人体最重要的“发动机”的射血功能极其微弱,需要超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
“可以说,阳阳从头到脚各个脏器的运转,都高度依赖机器和药物的维持。”廖雪莲说道。
迎难而上:“智慧重症”为患者实时护航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华西ICU的宗旨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勇于面对挑战。尤其面对这样一位花季少女,再多的努力都是理所应当。为此,廖雪莲从阳阳入科便立即组织科内讨论,针对阳阳可能的原发病因和器官功能支持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和部署。
医疗组长基鹏副教授立即联系医院有关部门紧急组织全院多科讨论,进一步优化阳阳的治疗方案。从神经系统苏醒的判别和脑保护策略,心功能衰竭的原因和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肾脏替代治疗,个体化抗凝策略制定以减轻全身水负荷,抗感染策略制定、营养支持、免疫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在重症领域,有一句话被大家广为流传和认可: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为此,华西天府医院ICU创新的智慧化查房系统和智能报警系统不间断收集阳阳的生命体征和检验结果信息,生命体征回顾功能帮助医疗团队提前诊断了阳阳心脏节律方面的紊乱,为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前进行了预警和药物干预,这也使得阳阳在ICU住院期间心功能逐渐恢复,最终停用所有强心和维持循环的药物。

对于重症患者,除了密切关注生命体征,“滴定式治疗”同样重要。滴定式治疗,就是给予治疗措施后,要不停地评估、不停地调整治疗、不停地再评估,需要医护人员的不断守护。对于阳阳如此脆弱的身体而言,一丁点的病情恶化,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为此,曾学英主治医师带领重症超声小组成员,不间断地实时监测阳阳的心功能、容量状态、肺部、肾脏、胃肠道等多个脏器的功能演变,为医疗组个体化滴定治疗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数日的抢救治疗,阳阳的病情逐渐好转,脏器功能逐渐改善。更令大家欣喜的是,阳阳醒了!她可以按照医生的指令运动,虽然肌力很微弱,但是能够配合动作了!因此,下一阶段的治疗目标也从早期的挽救生命推进到脱离呼吸机、营养支持和康复锻炼。
有温度的ICU:她成为了大家的“妹妹”
重症患者的康复,是指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同时在其可耐受的情况下,在专业的物理治疗师的操作下,给予患者主动或者被动的康复训练,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肌肉功能,促进消化道蠕动,改变精神状态等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是重症患者离开ICU,并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治疗手段。重症康复已成为华西天府医院ICU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从阳阳一入科开始,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师鞠骁杰老师便带领团队开展康复评估和治疗。
在早期,康复治疗通过手法和体位管理,排除阳阳气道的大量分泌物;通过膈肌起搏电刺激和被动活动,增强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阻力;通过手法和物理因子治疗,改善了阳阳的胃肠功能等,避免了阳阳的衰弱加重。后续,在阳阳苏醒后,康复团队增加了治疗的频次和内容,每日开展2次床旁康复锻炼,阳阳也从最初只能卧床和抬头,进步到可以在床边独坐。
8月5日,经过10天的努力,阳阳顺利脱离了呼吸机,ICU整个医护技团队都为她感到高兴。
华西天府医院ICU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ICU,推崇家属弹性探视制度。虽然在ICU病房的管理制度中,患者家属是不能随时进入ICU陪同患者的,但考虑到阳阳才苏醒过来必然非常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加之父母也十分牵挂女儿的安危,ICU团队立即安排了父母在床旁进行探视和陪伴。同时,护理和院感团队对阳阳父母进行了床旁看护的相关宣教和培训,便于他们自行弹性安排看护阳阳的时间,在激励女儿的同时也缓解了父母自身的焦虑。

在阳阳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团队还密切观察阳阳的情绪变化,为其进行心理护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管床护士会主动跟阳阳聊天,以此来缓解阳阳对ICU的恐惧与焦虑。怕阳阳无聊,护理团队还专门找来了平板,在床旁给阳阳播放她喜欢的电视剧。
ICU陈军军护士长表示,“做有温度的ICU护士,不能只成为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才能真正地了解病人最需要什么。”
一早一晚为其进行翻身、拍背、按摩、口腔清洁、擦浴等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阳阳在ICU治疗期间,护理团队化身其“家人”陪同治疗,整个团队都以“妹妹”来称呼她,只希望阳阳在与疾病抗争时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意。
经过所有人的努力,阳阳在ICU治疗13天后于8月8日顺利出科,前往心内科继续下一步的治疗,待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将可出院。
